

新湖街道104个小区安装2000余个充电口
让幸福出行持续“满格”
本报讯(记者 王苗苗 通讯员 徐玉峰)“手机扫二维码,选择端口和充电时间,再点击支付就开始充电了……”近日,在新湖街道南龙国际花园小区,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正在为居民讲解新安装的充电桩的使用流程。
由于充电位不足,该小区“飞线充电”现象屡禁不止,加装充电桩迫在眉睫。为确保建设方案科学合理,在正式加装充电桩之前,南龙社区工作人员联合物业多次到现场进行实地测量,并结合小区布局实际,同区建设局反复商讨研究,在充分考虑居民的用电需求、消防安全等因素的前提下,最终在小区空地新装162个充电桩,既满足了居民需求,也保障了安全。同时,对新增的充电端口配备智能电表和过载保护装置,运营商每周巡检维护,社区同步公示24小时服务热线,形成“建设-运维-反馈”闭环管理。一系列举措既解决了小区电动车“充电难、充电乱”的痛点,也规范了小区公共空间的管理,让居民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更添一份安心。
无独有偶。为解决居民充电难题,崇德园小区结合实际探索出破题之解。该小区入住率高,电动车车辆多,充电不便捷等问题明显,有些居民将电动车停放到楼道或者家中,造成了极大消防安全隐患。胜利社区联合小区物业,多次商讨成功建设了非机动车地下车库。“我们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对地下车库的88个车位进行改造,共建成非机动车位968个,增设充电口566个。我们的地库、非机动车棚属于独立的防火分区,每个充电桩的下方都配备了一个灭火器,每个充电车位也有对应的消防喷淋头,周边还有消防栓、移动式灭火器,确保了充电安全。同时,经过‘升格清盲’行动,地下车库信号已实现全覆盖。”该小区物业经理介绍。改造后的充电区域既保障了安全,又大幅提升了空间利用率。
“新增的充电桩真是解决了大问题!不仅不用再为找充电位发愁,遇上雨雪天气,也不用担心露天充电的安全隐患,方便又省心。”居民王女士高兴地分享着自己的使用感受。值得一提的是,小区还贴心调整了充电计价标准,从原先“1元充电4 小时”优化为“1元充电6 小时”,在便利居民生活的同时,进一步为大家节省了日常开支,赢得了不少业主点赞。
“充电桩虽小,却是检验城市治理水平的‘试金石’。”新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宗耀表示,今年以来,该街道已在104个小区实施电动车充电桩加装工程,共安装充电口2000余个,大大提升了居民幸福感。下一步,该街道将继续拓展充电桩建设范围,用“小切口”推动“大民生”,让安全便捷的充电服务成为社区治理的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