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0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德城·健康
2025年10月14日

老有颐养 病有良护

德城康养服务托举最美夕阳红

□ 记者 王晓凌 通讯员 高海兴

清晨的德城区净善家养老服务中心活动室内,几位老年人正在学习编织;隔壁房间内,医护人员正为老年人测量血糖,并耐心叮嘱饮食注意事项;得益于本地健康产品生产企业的坚实支撑,医务室及活动室内卫生洁净,细节之处无不彰显着专业的健康守护……这些生动场景,正是我区医养健康事业与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为应对社会老龄化趋势和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生活需求,我区将康养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构建覆盖全民、城乡统筹、保障适度的健康服务体系为目标,在服务可及性、体系融合度与产业协同性上协同发力,推动康养服务实现从“老有所养”向“老有颐养、病有良护”的历史性跨越,一项项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多元化的康养服务托举起最美“夕阳红”。

织就“家门口”健康服务网

“现在看病真方便,走几分钟路就到了!大医院专家定期坐诊,还能直接预约住院。”在新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来复诊的陈阿姨感慨道。这声称赞,精准度量了我区着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所迈出的坚实步伐。

让健康养老服务触手可及,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我区通过“双管齐下”,不断健全城乡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一方面,大力推动区级龙头医院“提质增效”,提升疑难重症诊疗水平。另一方面,实施基层服务网络“强基固本”工程,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改造,全面推广“三高共管、六病同防”一体化诊疗服务,选派业务院长赴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业务帮扶,积极开展百名医护进乡村活动, 并建立“医联体”内人才下沉、技术共享的长效机制,将专业的健康监测、康复理疗、慢病管理等服务直接送到老年群众身边。这种“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有序诊疗格局,筑牢了基层健康养老的服务根基。

打通“医养结合”最后一公里

区中医医院(德州联合医院)康复治疗室内,73岁的李大爷正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上肢训练,这家刚刚获批德城区康复医院的医疗机构省去了李大爷进京治疗的奔波之苦。

这份“足不出户”的从容与安心,是我区扎实推进医养结合实践的生动缩影。获评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以来,我区持续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分工协作机制,相关部门协同推进政策措施落地。目前,全区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开设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二级综合医院全部设置老年病科,6家医疗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9家医疗机构获评“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为精准对接老年人多元化需求,我区已形成多种服务模式。依托基层医疗机构实施老年健康管理,推进老年健康六项行动。各级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家庭医生签约等形式,为失能老人提供专业上门服务。同时,联合社区开展义诊、讲座,推动社区医养深度融合。目前,全区18家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合作,区中医医院“医养关爱行动”、市立医院与民政局联合推出的“六床联动”服务模式,获得群众广泛好评。

培育特色健康产业新动能

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特色产业的坚实支撑。立足现有基础,我区聚焦洗消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医养健康服务新业态,探索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在山东安捷高科的研发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对新一代环境消毒器械进行最后的性能测试,这款新产品将有效满足医养机构对环境安全的更高要求。山东瑞泰奇洗涤消毒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新引进的自动化设备高效运转,高学历专业人才的不断加入为产品升级注入持续智力。我区企业通过持续创新,为医养机构提供专业的洗消产品与解决方案,有力筑牢了感染控制防线。

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样体现在健康服务领域。今年上半年,哈特瑞姆医院、德州美年大健康体检中心等6家规上健康服务企业实现营收近1.5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政策的精准引导与大力扶持。我区积极推动健康服务业提质扩容,支持企业开发适老化产品、创新服务模式,成功培育了一批专业的健康管理、康复护理服务机构,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家庭医生把健康服务“送上门”

心湖阳光颐养中心护理人员

帮助老人进行康复训练

悦活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成后

可提供优质的现代化养老服务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